转眼又是一年端午佳节至,粽叶飘香时,6月10日下午,上理工科技园特邀上海理工大学杨月清博士为园区企业职工带来一场主题为《<离骚>、屈原及端午节俗的东亚文化影响》讲座。大家跟随着杨博士一起忆屈原、诵《离骚》、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古韵,感受浓郁的家国情怀。
杨博士以“为什么是屈原”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屈原的生平,从而点出屈原精神的时代赋能,从百姓祈佑的神灵、士人的精神楷模到近现代爱国主义的旗帜,当代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签。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杨博士选取《离骚》片段,通过诵读与解说,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古籍经典。屈骚传统以屈原个人为精神内核、以《离骚》领衔的楚文化为内蕴的楚风传统。发源于楚,却已超越地域之限,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发展。
△ 上海理工大学杨月清博士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已由最初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到今天纪念屈原、伍子胥,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民俗的传承。杨博士从端午节的历史演变、民俗传承讲到今天的端午习俗;从屈原故里讲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多国端午文化的共享。
传统节日的传承是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也将开启我们民族的未来——国家统一富强、民族文化自信。
行政供稿
外联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