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下午,“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与拓展应用”的主题分享活动在线上举办。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清都教授受邀,在线进行了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和拓展应用的最新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已经进入社会生产和生活,代替人工在不同作业场景下发挥作用,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经进入了如何更经济、更通用的阶段。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机器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升级到了今天。从“行者一号”成为全球能效最高、续航最远的机器人,获得四足式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成为历史上首个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机器人开始,到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小贝人形机器人3.0,形成了独创的行走算法优势、跨模态交互和自主学习三大优势。小贝4.0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综合体,其性能在不断提升,从续航时间再到成本,在多方面优于传统的机器人。
目前,李清都教授团队通过创立公司,进行产学研落地实施,并以此为契机和窗口,走上对外合作的道路。
我们目前所处的物理世界,都是以人为主导设计,最适合这个社会生态的,显然是能真正代替人去做事情的人形机器人。李清都教授在分享中列举了人形机器人未来在养老、社会服务、教育科研、宣传表演等领域的巨大应用需求,并分享了一些应用案例,同时传递出对外合作的有关信息,愿意和有兴趣做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各种类型的合作。
本次线上主题技术专题活动原定是在线下举办的,由于疫情形势严峻,最后改为线上分享。活动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和杨浦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联合承办。共有超过20家科技企业和个人参与了活动。
外联部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