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理工科技园助推大学生就业侧记
《上海科技报》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总第3441期 A1版头条
“创业带动就业。”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里,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一家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过园区精心培育成长后,成了吸纳学弟学妹们就业的好去处。这得益于上理工科技园在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见习和实习计划。在今夏凛冽的大学生就业“寒风”中,上理工科技园已经成了一个条件优良的避风港。
从见习到就业
“找工作时,不能计较企业开出的工资是多少,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去做这份工作。”2010年从上海建桥学院毕业的侯润杰如今已经褪去了一份大学生的稚嫩,多了一份侃侃而谈的从容。他目前是上理工科技园里上海钛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小组负责人,而在3年前的毕业季时,侯润杰也遇到过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大学里,侯润杰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这个在报考时显得很热门的专业,到毕业时已经成为冷门。侯润杰记得同一专业的300多名学生在毕业后有不少人没有找到工作,“我寝室里一共4个人,有2人就没有找到。”为了找工作,侯润杰不可谓不努力,他面试了近20家单位,却一无所获。
就在侯润杰心急如焚之际,他在网上看到了上理工科技园发布的职业见习岗位。与就业不同,职业见习岗位并不意味着留用。好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侯润杰感兴趣的专业,没有多少犹豫,他选择了这次职业见习机会。
在见习期间,侯润杰表现积极,不仅主动学习各种知识,还开动脑筋积极提出建议,赢得了企业的好评。当3个月见习期满之后,候润杰拿到了进企业的正式合同。
热情回报社会
“大学生的优势在于肯学习,侯润杰在这一点上有很好的表现。”上海钛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佳说。作为一名上理工的学生,他是在2008年开始自己创业的。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他有自己的看法。“在没有证明自己价值之前,不能眼高手低。”杨佳说,“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我们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
与杨佳一样,上理工科技园里12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负责人都会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机会。由3名上理工机械学院研究生携手创业的上海精智实业有限公司,是第一批拿到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创业团队。从2006年创业时的3人,发展到如今近200人的规模、年产值过亿元,上海精智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迅速。
3 位创业者也懂得回报社会、回报学校。他们出资10万元,在机械学院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5位同学。同时,企业积极参与上理工科技园的职业见习计划,在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中挑选学生来企业进行暑期实习。从2010年开始,每年暑假都有10~20名大学生在企业实习,其中有四五人能获得最终的留用机会。
创业带动就业
职业见习是上理工科技园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见习、实习计划之一。作为一家大学科技园,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也会将目光聚焦到大学生就业上。
上理工科技园依托杨浦区的青年人才见习计划,鼓励园区企业为高校在校生提供见习机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这主要分为创业见习与职业见习两种,前者旨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预创业的环境,在见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最终实现创业;而后者则是由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工作岗位,帮助大学生熟悉职场,迈出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项见习计划都得到了政策资金支持。见习期间,由政府支付一定的工资,以解决见习大学生和企业的后顾之忧。截至去年底,上理工科技园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9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