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为企业保驾护航
——对话上海创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德平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14年03月19日 版面:04)
问:创塔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罗德平:上海创塔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业务领域是环境保护和农业科技,致力于对空气中微粒,如PM2.5、病菌孢子的研究分析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研发项目有两大系列,应用于环保领域中的无组织颗粒物和噪声污染实时管理监控系统系列与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系列。
颗粒物和噪声污染实时监控系统是应后世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而开发的,直接对PM2.5 发生的源头进行管理,对降低PM2.5、消除雾霾有“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该项目经历了3 年研发,总计投入资金5000 多万元,已在上海市17个区县几十个建筑工地稳定运行了一年多,近期还拓展到道路、堆场、码头和混凝土搅拌站,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定量化评估的科学依据。该系统是上海独创、全国首创的城市环境管理新方案,被誉为“监控卫士”。
问:请介绍一下创塔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情况?
罗德平:在市科协和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区的关心帮助下,在唐孝炎院士及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创塔于2013 年5 月18 日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自此,上海创塔获得了由唐孝炎院士领衔的8位专家的协同指导,大大增强了研发的深度和含金量。
问:院士专家工作站给创塔带来了什么?
罗德平:在院士专家站的指导下,上海创塔采取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模式,从传统的单一仪器开发生产供应商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实时监控系统研发,全方位体现为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
我们抓住我国当前环保领域PM2.5 防污管理和农业科技大发展的契机,以高科技环境在线监测与最新信息化系统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监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环保领域,为PM2.5 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领域,为病害预测预报做出了贡献。
除了重视科研投入外,公司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产品质量标准,由进站专家领衔,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检验规程。在产品应用方面,在上海开创了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就是由创塔进站专家提出,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获得改进意见。
创塔的研发概念超前,产品属于国内领先,研发人员基本依靠企业自主培养。研发人员通过工作站的渠道,在向院士专家的求教中获得了宝贵的解答与指引。工作站向我们打开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之门。研发人员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更为广阔的视野,成长为新一代的研发骨干。
专家们在产品的开发方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把控作用,参与项目审核,制定技术路线;提出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对产品的研发和持续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不仅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公司保驾护航,还如同指路明灯,感动并激励着每一位创塔员工。
工作站成立以来,已遇到多个跨学科难题,借助专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渊博学识和权威影响,公司采取了从理论研究与论证,到开展试验与试点,直至形成论文的研发模式。
问:创塔对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后的工作有何打算?
罗德平:工作站建立至今10个月,与院士专家的合作正日趋紧密。创塔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资金支持、促进项目、提供技术来源、调动社会资源等。用我们进站专家的一句话来说:做环保是要奉献的。创塔既然做了环保,就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各方的密切合作下,上海创塔一定能走得更远,做成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以答谢长期以来各位院士专家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