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让创业企业点石成金
——“爱代驾”转型记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A3版)
位于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的上海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于2011年,主营移动互联网代驾信息服务平台。2012年,企业只有每月销售收入近30万元、员工10多人的规模。可是从2012年10月开始,企业发展迅猛,到2013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人员达到300多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10倍和30倍。今年,企业计划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是什么促使这家普普通通的创业企业获得如此强大的发展动力?答案是,新媒体赋予了企业新的商业模式。
夏涛,币达代驾的创始人之一。谈起创立企业的想法,他笑称还与名人高晓松有关。2011年5月,高晓松酒驾入狱轰动一时。朋友杨磊问夏涛有没有创业的想法,要么干脆开个代驾公司。两人一拍即合,一边喝咖啡,一边打台球,就创业的各种事宜商量了一个晚上。2011年6月,“币达代驾”成立。
创业之初,币达代驾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专职或兼职司机,由企业统一培训,同时开通热线业务调度司机;另一方面,与各酒店签订正规合同,开拓代驾需求源头。
事实上,当时币达代驾的做法与社会上一些小规模的个人代驾有些类似。夏涛说,当时上海还没有大规模的代驾公司,不少司机三五成群自行拉拢客户,通常是由一个人居中调度,管理10多名司机的代驾队伍。所不同的是,币达代驾更为正规,规模也因此逐渐扩大。
到2012年上半年,币达代驾已拥有500~600名代驾司机,每天可以接到200~300单代驾业务,平均一次代驾费用150元。此时,企业每月销售收入近30万元,员工10多人。夏涛直言不讳地说,当时企业规模在上海代驾业内已经排到了第一位,但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依靠原来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要让代驾像打车一样便利,这是杨磊和夏涛设想中币达代驾转型的初衷。就在此时,他们遇到了微信热。2012年9月,短短6个月,微信用户突破2亿人。应用新媒体手段,让客户与代驾司机直接联络,币达代驾转型成了一个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这成为币达代驾转型的方式。
2012年10月,“爱代驾”网站正式上线,同时发布了手机APP、微信叫代驾。在这些新媒体上,代驾司机的信息一目了然,并通过客户评分获得了相应的等级。客户可以自行与代驾司机沟通,预定代驾时间和地点。只有当一笔业务完成后,公司才会收取一定的信息费用。
借助新媒体平台,“爱代驾”获得了难以置信的发展。短短1年内,代驾司机已经扩大到3000多人,服务城市从上海扩展到全国10多座城市,每天代驾业务达到近 5000 单,仅上海就有 2000多单。企业销售收入在2013年底达到3000多万元,员工队伍扩大到300人。更为重要的是,代驾费用从原先150元降低到10公里38 元起步,这大大降低了代驾门槛。
如今,“爱代驾”已经拿到第一轮风投,发展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