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今年在互联网思维下,针对创业孵化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推出了创业私董会——一种面向园区企业成长的类O2O+C2B服务,即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微信群),在互联网上汇聚创业企业和服务需求,再回到线下为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分析(O2O),从客户最实际的需求和困难出发,通过私董会形式,集聚智慧和资源,为企业解惑破疑,提出解决方案(C2B)。
从实际已开展的两次企业自发私董会来看,一个月一期的线下私董会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微信群中企业家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话题和思想碰撞在微信群中显现。通过蓝盟信息@夏立成夏总的提议,我们建立了线上私董会,即每周由一位企业家提出讨论的话题,并负责对此话题进行引领和总结,从而自发形成了富有创新性的学习型组织。
5/12至5/19日,由@图麦诗邱总提出“小微企业员工持股”的话题,引起群内企业家积极的响应,企业家们真知灼见、思想撞击、大胆推论、小心求证,最大程度地为提出话题的企业家寻求思考方向和解决之道。
以下为@图麦诗邱总对本次话题的总结:
在夕发朝至的火车上,用锤子便签做作业,算得上移动互联时代的福利之一么?可惜上创群的刷屏速度惊人,翻了半天才看到上个话题的讨论,恕不逐条追究,粗略整理如下:
1、员工持股的诉求--- 员工激励、利益捆绑、内部融资
员工激励是核心目标,这点大伙意见相对比较统一。我说创业公司里面谁最卖力谁最积极?肯定是老板!想让员工也做牛做马劳心劳力,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先把员工变成老板!
关于利益捆绑也比较简单,把激励从工资或奖金主要变为分红和股份增值,一赢俱赢一损具损。
内部融资我的理解是员工持股的一大宗旨:股份绝对不能是白送的,而是要花钱买的,要让员工成为投资人,这才真正实现利益捆绑,花了钱他才觉得当了老板了!!!
2、员工持股的担忧
作为创始人,企业就像是我们的另一个闺女,股份出让的担忧甚至有点像父亲对出嫁的女儿所托非人的忧虑。
@昨夜星辰 老成持重,重视股权相关的法律风险,强调持股计划中股权设定和赎回机制的合法性,以及专业法律人士参与计划的必要性。
@Jim余总则表达了对持股员工范围的关切,强调“先有对的人,再有对的做法”;同时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对后期融资可能的不良影响,这确实是我们在计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
3、核心是思路
@慧波 午后上来提供了很好的阶段性辅导:员工持股计划首先要解决思路问题,并从“激励、锁定、融资”三个角度给出了提示,其中的“锁定”我个人认为是难点。
4、强心剂
讨论中,我印象很深刻的发言是@慧波关于“在当前法律框架下,只要不涉及国资,法律总体上支持股东之间的股权约定。”(大致意思)
5、参考案例
@蓝盟的夏总提供了蓝盟独特的“提成股模式”,对我来说颇为惊艳!有请夏总有机会给大家作相对具体的介绍。
@慧波 提供了堪称完美的绿地集团在收购过程中的员工持股方案。
@魏杰以华为模式来提醒大家股权分配只是企业文化体系的一小部分而已。确实如此!把企业治理交给员工持股计划,企图一劳永逸必然是行不通的。
上述案例都值得大家仔细了解和学习借鉴。
…………
事实上,这个话题的讨论仅仅持续了一两个小时,在线群聊的局限性,忙碌的老板们,使得我们无须期待一个完美的结论,抛出话题和各自的关切,提出意见和想法,为真正关心这个话题的人下一次面对面的磋商做些铺垫,已经是善莫大焉!
感谢@慧波王总为我们提供了聚议堂(上海理工科技园总经理)群这个交流平台,并亲自组织带领我们思考、分享、合作。
感谢!!!
图麦诗 邱卓丹 2014/5/19
谢谢@图麦诗邱总的总结,完整且具有启发。
经过这样的尝试,我们意识到,创新企业的需求不是泛泛而论老生常谈的服务,每一个企业遇到的问题或困境各不相同,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服务适用于所有的服务对象,引入互联网思维,着手进行科技园的服务提升,是使服务更贴近企业客户的最好方法。我们将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找出企业迫切需要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切实助力企业成长壮大。
招商部供稿
外联部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