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完美收官,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取得了园区年度税收同比增加35.05%、注册企业数同比增加23%、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5.9%的良好成绩。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2016 年该如何筹划?如何将再出发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如何进行更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未来规划?带着这些问题, 2016年1月27日下午,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经营团队与杨浦区政府有关业务部门领导在翔殷路基地会议室进行了一场脑力激荡。
首先,总经理荆勇对上海理工科技园的整体发展情况做了回顾,展示了园区2015年的工作成效:确定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探索未来发展四大功能模块、园区开辟了集聚创新要素的集客空间,形成孵化服务全链条、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外部拓展进一步取得成效。随后,向参会的区属委办局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们汇报了理工科技园“十三五”发展规划:扩大发展局面、强化园区功能建设、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太赫兹产业基地为核心,打造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主的先进智能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带。
“科技园区的发展进程阐释,从1.0 到 4.0”——杨浦区科委副主任马庆率先发言,他从产业特色、国际化、科技金融、基地拓展、项目落地、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智慧园区、众创空间等十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上海理工科技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考量,以及规划方向,将这一场探讨,引申到了更为广泛开阔的层面。
区商委副主任周灵的发言极具建设性。产业集聚目标要有措施,园区定位的四轮驱动、点面结合特性要如何展示;对于创业企业的服务助力要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善于运用政府政策和功能的延伸需求;品牌集聚和产业集聚的重点与内涵要深入思考,突出重点,策划实施到位;作为为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要有扩展和能力放大的效用,同时对所做工作的商业目的、盈利模式认识清晰,运作有效。
区人社局司徒行喆副局长对科技园对外拓展的思路与本园区发展相匹配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同时对人才规划建设、人才服务共性需求传递渠道和建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区发改委副主任缪荣斌从园区规划和定位谈起,强调了科创中心承载区对科技园发展的意义和要求,科技园的内涵和外延的梳理协调要清晰,孵化与产业化的关系、布局与资源的配置等问题,要从大学的高度去提出来,进行谋划。
要对当下的热潮做冷静思考,产业定位围绕什么核心去规划一定要把握关键;园区发展有规模,资产有增值,他人是怎么做的,对其路径与成因要进行研究,进行思考,内化为自身能力;园区服务要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去建立,培育与引进结合,在强化自身服务能力,树立特色品牌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形成有生命力的科技园品牌。
缪荣斌对科技园“十三五”规划的立意、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还对园区与政府共享企业数据的衔接与作用发挥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区工商局、金融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实训基地等其他参会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领导会议结束后总经理荆勇向各位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对园区工作的帮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上海理工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尤其是各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帮助支持和协同合作,区属各委办局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为科技园识局评势出良策,必将对上理工科技园进行十三五规划,谋划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外联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