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呈医流发表《物联网第六产业与大健康》文章

2017.02.22

概述:结合医药物联网技术发展和人的健康需求分析,提出了物联网顶端产业理论、大健康产业定义和内容,列举了未来物联网的产业机会;

阐述了在物联网顶端产业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进行区域产业规划和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路;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了目前的产业政策并设想了互联网困境的解决进程。


目录

1 天呈医流大健康产业实践 

2 物联网第六产业的形成和大健康概念

2.1 六大产业和物联网顶端产业 

2.2 人的自然属性内容和产业内容的关系 

2.3 科学技术与自然属性和产业形成的关系 

2.4 医药物联网和大健康产业 

2.5 人的社会属性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3 物联网产业理论和产业规划 

3.1 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链结构 

3.2 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与产业生态圈的关系 

3.3 物联网顶端经济的产业规划策略 

3.4 农业产业与物联网产业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 

3.5 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策略 

3.6 小镇的特色与物联网产业定位策略 

3.7 区域经济圈的物联网产业元素组合策略 

3.8 小镇联合体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设计方案 

4 人工智能和产业政策 

4.1 人工智能是物联网的大脑

4.2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终端与互联网困境应对策略 

4.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是产业过渡的优化策略

4.4 创新创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4.5 精英经济和核心企业引领是早期物联网产业的推动力 

4.6 物联网标准策略与产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5 医药物联网在产业活动的核心地位

5.1 医药物联网认知并提升大健康产业 

5.2 生物工程技术将实现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统一 

5.3 个体认知和群体文化与物联网标准的辩证统一 

5.4 医药物联网通过感知人来影响所有产业活动 

6 当今互联网和未来物联网

6.1 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中国领先 

6.2 未来物联网的产业机会 

1 、天呈医流大健康产业实践

上海天呈医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医疗器械流通的互联网运营以及医药物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关系的研究,确立了公司大健康产业实践战略,提出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健康、互联网、物联网六大产业观点以及健康产业和医药物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大健康产业定义。


2、物联网第六产业的形成和大健康概念

2.1、 六大产业和物联网顶端产业

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开展的,因此产业应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来分析和划分。在马斯洛对人自然属性的需求理论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把人需求属性划分为生活资料需求和健康资料两大需求。三大传统产业是以生活资料需求展开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遗传信息的解码,人类对健康资料的需求越趋强烈,健康已成为当今的第四产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人类需求信息的互联,促进了人类生活资料和健康资料需求信息的高效沟通,升级了传统产业,形成了新兴第五产业。

在互联网产业基础上,物联网终端装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万物互联。物联网主动采集人体信息、需求信息、资料资源信息的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融合分析并反馈。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把人、资源、产业的综合体建设成智慧地球,世界经济将是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因此,物联网是未来第六产业,也是顶端产业。即使产业向宇宙发展,产业的延伸也是物联网的延伸。

物联网产业与前端产业的融合形成了丰富的物联网细分产业内容,也是目前最具前瞻性的产业机会。

图一、六大产业和以医药物联网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


2.2、人的自然属性内容和产业内容的关系

把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归纳为人对健康资料需求的自然属性,其中安全需要为生理健康的需求,其它为心理健康的需求。健康需求的产业我们定义为第四产业即健康产业,健康产业与新兴互联网产业和未来物联网产业融合,形成分级医疗、食品溯源、精准医疗等丰富的医药物联网细分产业。


表一:人的自然属性内容和产业关系


2.3、科学技术与自然属性和产业形成的关系

从石器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第一产业到第六产业的形成,人的自然属性实现了以下的演变过程:原始人的自给自足——农耕时代多数人仅得到生活资料需求的满足——工业技术时代少数人得到所有生活资料和健康资料需求的满足——生物工程、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时代多数人得到所有生活资料和健康资料需求的满足——现代人以物联网技术支撑的分享经济,形成了从原始人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向现代人分享经济的演变闭环。

图二、科学技术与自然属性和产业形成的关系


2.4、医药物联网和大健康产业

医药物联网:由物联网人工智能中心+互联网+智能穿戴、人体植入式智能设备、终端智能医疗设备组成的物联网体系。

健康产业:第四产业为健康资料产业,健康资料包括生理健康资料和心理健康资料。物联网和互联网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形成健康产业的大集合。

广义大健康产业:第四产业与第五、第六产业的融合形成广义大健康产业。

狭义大健康产业:第四产业中健康长寿需求和生活资料安全需求(不包含人身安全)和互联网、医药物联网的融合,形成狭义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主要内容有智慧医疗、分级医疗、精准医疗、医疗旅游、居家养老、食品溯源、美容养生、生物安全、医药流通等。下文中提到的大健康产业是在狭义大健康产业的概念下阐述的。


2.5、人的社会属性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人的社会需求衍生了人的社会属性,以人需求为核心的产业活动推动了人群的集聚和流动,丰富并改变了社会属性。工业信息技术推动了人类从流浪到部落再到城镇化进程的演变,互联网的信息互联和物联网的万物互联,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未来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促使城镇向一至六产业融合的小部落规模方向发展。成熟的物联网时代产业经济不再是城乡二元结构,人社会属性的减弱也弱化了城乡的文化差别,经济活动不再仅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人和人工智能为本。

人的社会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由原始人——部落——城镇大型化——小镇(现代部落)——现代人(居家)的群体规模相关的社会属性的演变闭环,完成由原始的农耕和游牧经济最后回归到物联网技术支撑的个人为主体的分享经济的变化过程。

图三、社会属性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3、物联网产业理论和产业规划

3.1、 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链结构

物联网以人工智能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装备把人、需求信息、资料(资源)三者互联,最终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资料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优化融合,形成区域物联网生态圈或国家物联网生态圈乃至世界的物联网生态圈。

以智能(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为中心,六大产业内容组成物联网生态圈的三维结构产业链,传统三大产业、健康产业组成需求层,互联网物联网贯穿需求层形成物联网生态圈。

生物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水平、创新创业环境、科学技术应用程度和经济体的胸怀(文化)等因素决定了物联网生态圈的规模。物联网产业内容的融合与博弈推动生态圈的进化和扩张。

图四、物联网生态圈及生态圈产业链三维内容


3.2、 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与产业生态圈的关系

同生物生态圈中食物链一样,产业生态圈有自己的产业链。每个产业链节点有丰富的产业元素,形成多维度的产业生态圈。

经济体的产业定位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潜力,产业定位内容在生态圈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产业元素的多寡以及产业元素的多维度布局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稳定性、延伸能力、竞争能力、品牌影响力。


3.3、物联网顶端经济的产业规划策略

稳定的生物生态圈中,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群体规模是相对稳定的,群体规模决定于生态圈的区域规模和自然资源的容量。群体规模的增长须扩大生态圈区域寻求更多的自然资源,食物链顶端生物赢者通吃。

物联网生态圈中,产业链顶端的物联网产业的形成和稳定,成为物联网生态圈的赢者(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引领整个生态圈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稳定。由于物联网互联万物的性能,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下,物联网顶端经济个体所主导的产业生态圈范围应以国家区域为战略目标,并逐步扩大至世界乃至无限。

互联网时代产业链顶端的互联网企业赢者通吃已有显著的例证,未来互联网时代处于物联网生态产业链顶端企业赢者通吃的特性将更为显著。因此,以物联网顶端产业思维进行产业定位是产业规划的基本策略。


3.4、农业产业与物联网产业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

由第一产业到第六产业融合的物联网生态圈最有成长性和资料吸引力,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实现产业要素布局的合理化,资料资源分配的优化,能创造人类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公平环境。当城乡都能分享所有产业资源时,城乡就能一体化。成熟的物联网生态条件下,所有的传统产业已成为物联网的产业要素,传统的农民也成为物联网产业工人,城乡文化日渐趋同。

就现阶段而言,很难实现六个产业在农村小镇的融合,但第一产业必须融合第六产业,这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如果没有第六产业这个顶端产业链,小镇的农业产业效率不高,没有稳定性和竞争力,农业人群的收入不能向城镇水平趋近,文化也不能融合。城乡一体化进程本质是物联网标准的统一即城乡文化的融合过程。

如果仅是第一产业与第六产业的融合,那农村小镇在物联网生态中仅扮演物联网终端的功能,不能成为物联网的中心。融合三四五产业,乡镇经济综合体才能适合产业人才和消费人群居住,人工智能才能形成,产业生态才能稳定,乡镇才有可能成为物联网经济的中心或区域次中心。


3.5、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策略

大多数传统产业园是比小镇规模小的行政区划单元,是传统产业或单一新兴产业经济个体的集聚区,缺少产业智能。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背景下,产业园的政府资源应转变为物联网产业生态中核心企业的物联网中心载体和为物联网生态提供创新创业环境的源动力。产业园通过核心企业集聚物联网产业链上的经济个体,优化产业园结构,扩大产业园创新水平。


3.6、小镇的特色与物联网产业定位策略 

特色小镇的规划是加快城镇化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经济政策。

稀缺的自然资源和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类小镇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缺少上述资源的其它区域小镇产业定位应以物联网中心思维来定位产业内容或产业方向。挖掘本区域或引进物联网思维的核心企业,规划核心企业成为物联网细分产业的物联网中心或次中心,政府根据人口和现有产业资源优势规划物联网产业元素。核心企业完善并优化物联网产业生态,通过物联网终端延伸至全国或跨境,形成物联网某个细分产业的区域顶端经济。


3.7、 区域经济圈的物联网产业元素组合策略

县市级区域的完整物联网生态圈是小镇联合体,长三角区域经济圈是区域级的物联网生态圈,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级生态圈,一带一路经济带是世界级的物联网生态圈。

县市级的小镇由于人口分散、资源不足的因素限制,物联网生态圈产业链并不完整,通过多个小镇的产业链分工,实现县市级完整、稳定的物联网生态圈。具有物联网顶端优势的小镇联合体需要的基本物联网产业元素是:公共健康、居家健康、智慧农业、旅游(观光或医疗或产业旅游)、创新创业。

大城市由于人口集中、资源不足的原因,通过卫星城的城镇联合体方式,分散人口、扩大资源获取范围,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产业生态圈。

具有竞争力的物联网生态通过物联网网络延伸扩大生态圈范围,输出技术文化、融合并提升当地产业元素,整合扩大的生态圈内资源,形成产业效率更高、更大、更稳定、更有竞争力的新生态圈。


3.8、小镇联合体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设计方案

按照县市物联网生态圈观点,小镇联合体经济区域应发掘本地特色生产资料和健康资料资源,按小镇规模配置资源,改善交通和物流设施,引进物联网核心企业,建设以物联网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中心,医疗健康小镇、现代农业小镇、文化创意小镇、高端制造小镇组成的小镇联合体。建设集农业、制造、服务、健康、互联网、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物联网生态圈。强化观光旅游、医疗旅游、产业旅游功能,实现物联网产业的顶端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对全面的小镇产业内容设计如下:

物联网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物联网技术核心企业和物联网智能终端生产企业的研发中心,物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组成的产业园区。

医疗健康小镇:以“物联网+医疗康复+中医文化”为核心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形成由康复理疗和中医养生展示体验示范社区,会展商贸、电子商务服务、医疗旅游中心,医药仓储物流集散基地,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分级医疗、中医传承和中医现代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组成的特色小镇。

现代农业小镇:以“物联网+农业灌溉+食品溯源”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形成由农业灌溉和居家养老体验示范社区,智慧农业、产业旅游、绿色食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食品溯源、智慧农业、居家养老、分级医疗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组成的特色小镇。

文化创意小镇:以“物联网+历史文化+文化创意+跨境电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形成由文化景区,文化创意、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子竞技、VR、AR、网络动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组成的特色小镇。

高端装备小镇:以“物联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生态圈,形成由智能制造示范社区,智慧制造产业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产业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组成的特色小镇。


4、人工智能和产业政策

4.1、人工智能是物联网的大脑

以大数据和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是物联网的中心,物联网中心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万物。物联网智能中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通过感受器接受外部信息(物联网终端获取数据),然后通过神经网络(互联网)传到神经中枢(物联网中心),神经中枢(物联网中心)把反馈信息通过神经网络(互联网)传到效应器(物联网终端)。与神经中枢和神经末稍对外部信息的接受和反馈程度不同的功能原理一样,物联网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方法对信息进行过滤并对信息的权重进行判断,形成人工智能并反馈给终端经济体。

人的大脑在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中的进一步发育,能主动地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资源高效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人的智能。物联网的运营原理与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原理相同,物联网中心的人工智能就是物联网的大脑。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物联网产业活动中,人工智能逐步进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脑和人的大脑将会深度融合并逐步统一。


4.2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终端与互联网困境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爆发式增长,大数据的不断挖掘和消费互联网的显著成功推动了创新理论和新产业的层出不穷,于是创新与监管矛盾,政策与执行的相悖问题更为突出,互联网+传统产业进展缓慢等困境也相应而生。

互联网困境是理论和实践不统一的困境,本质问题是当前的传统产业自身是个微生态圈,有自己固有且与互联网产业相冲突的需求标准,人工智能获得了实践段微生态圈的错误信息或者感知被屏蔽或理论段和实践段标准的差异。人工智能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或体系)深入实践段微生态圈,传播标准、直接获取信息、打破信息屏蔽,达到创新和监管、政策和执行的协同,原微生态体系的破坏和被融合。

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过程,应加速物联网终端产业,优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终端的组合,提高理论和实践之间互动和融合效率,就像修复人的神经系统防止局部瘫痪一样,加快互联网困境的解决进程。


4.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是产业过渡的优化策略

物联网中心通过物联网终端来感知和影响现实世界。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终端产业发展早期,人脑通过智能手机、VR(虚拟现实设备)等次终端间接感知现实并虚拟现实。智能手机终端化和AR、MR技术强化现实,人类智能人工化,推进虚拟现实的辩证统一和互联网产业向成熟物联网产业的过渡。

虚拟现实技术是物联网顶端产业成熟的前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是产业过渡策略的优化管理手段。


4.4、 创新创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个体需求的丰富和复杂程度跟个体智能水平相关,人工智能是群体需求(群体智能)的大数据经过分析和优化后形成的数字化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发展是对人需求主导的产业经济生态圈的优化过程。智能群体规模越大,人工智能水平越高,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越趋顶端。

群体中的个体创新能力(自我价值实现的顶端需求)的激发策略影响智能群体规模和人工智能水平,因此,创新创业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创业环境也是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有利于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4.5 、精英经济和核心企业引领是早期物联网产业的推动力

人工智能的早期是精英个体智能的数字化,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早期经济是精英经济,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灵魂人物的强权和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引领。精英人物的智能水平决定了其利用产业经验和资源的水平,当组织群体水平或产业内企业群体决策水平达不到精英个体或核心企业的决策水平时,经济水平就表现为个体精英经济。

当精英个体组合成精英群体时,产业决策就形成群体决策,产业水平就体现为群体决策产业。物联网时代精英智能的数字化推动了精英群体的形成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核心企业的全球化(去中心化和标准化)。随着产业经验和资源的深度数字化,代表精英群体决策水平的物联网中心越趋智能化,物联网产业也日渐成熟。


4.6 、物联网标准策略与产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物联网标准即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处理算法,代表着物联网生态圈中人群的需求习惯(文化),是物联网产业的管理标准和产业经济个体间的交流语言。物联网标准是群体文化,也是产业文化。例如:在物联网生态中,中医数字化的发展将是中华民族传统健康文化的升华过程。

物联网标准的广泛应用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顶端经济的标志。以物联网标准为代表的经济文化和群体文化通过物联网顶端经济影响力进行传播并获得传承。

获得物联网国际标准主导权就能站在全球物联网产业链的顶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延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争夺是没有硝烟的世界经济战争。物联网标准策略是产业管理的战略方针。

城乡一体化过程的本质是物联网经济时代人群需求文化的标准化过程,物联网经济将快速促进城市需求文化和乡村需求文化的统一。


5 、医药物联网在产业活动的核心地位

5.1、医药物联网认知并提升大健康产业

医药物联网一端通过智能穿戴和植入式智能设备互联人体,另一端通过终端智能医疗设备链接到医疗机构、康复养老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家庭,认知健康产业的需求和活动内容并形成大数据,通过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中心对健康需求的优化,反馈并实施精准医疗、精准食疗、精准养生。优化医疗物联网环节的资源情况分配,促进产业链的分化和分级医疗的实施,最终实施居家或工作状态下的精准健康服务,逐步提升大健康产业水平。


5.2 、生物工程技术将实现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统一

人脑是人智能的载体,物联网中心是人工智能的载体。生物工程技术推动了生物计算机、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生物计算机是以核酸分子作为“数据”,生物工程技术蛋白质分子作为芯片,以有机化合物来存储数据。生物计算机将应用于机器人中枢,以提升机器人满足经济活动复杂性的能力。人类设计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生物机器人将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最终表现形式。

医疗的本质是满足人健康长寿的需求。生物工程技术首先实现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器官移植等精准治疗手段的应用,然后发展到人工染色体、干细胞、人工器官、人工大脑、克隆产业的形成。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健康需求逐步提高。人的最高健康需求是通过精准医疗使自己的需求历史信息和认知在人工大脑中永存,达到人类大脑与人工智能融合,实现自我永生。

殊途同归,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将在生物机器人载体上实现统一,物联网经济将达到鼎盛时代。


5.3 、个体认知和群体文化与物联网标准的辩证统一

物联网产业背景下,伴随着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虚拟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物联网标准不断优化,反馈并影响个体认知和群体文化。人类认知将逐步理解物质与意识、理想与现实、对与错、城与乡、生与死、民主和集中、中医和西医、富有与贫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认知的辩证统一。个体认知和群体文化与物联网标准逐步趋同,人类社会日趋和谐。


5.4、 医药物联网通过感知人来影响所有产业活动

医药物联网通过穿戴式智能设备和人体植入式智能设备感知人的生理需求和判断人的健康需求,人工智能有效地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和健康需求,从而强化了人对医药物联网的信任和依赖。

人的需求主导了所有产业活动,因此医药物联网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指导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健康资料的产业规划,并通过人工智能和人对医药物联网的信赖来引导个人的生活资料消费和健康资料消费,从而影响所有经产业活动。


6、当今互联网和未来物联网

6.1、 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中国领先

中国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应用的创新方面领先世界。中国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国家级市场,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广泛的创新动力。在互联网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强化物联网产业导向,推动中国物联网技术在世界的领先,争取并获得物联网标准的主导权,将更好地扩大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6.2 、未来物联网的产业机会

物联网与互联网、健康产业、传统三大产业融合,产生了丰富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机会,举例如下:

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SAAS、智能检测设备、智能医疗器械、智能家居、智能农业设备、机器人等、智能手机等。

中国制造2025:智能研发、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

大健康产业:智慧医院、分级医疗、智能养老、居家养老、精准医疗、网络体检、医疗旅游、中医现代化、文化创意、食品药品溯源、智能环保、清洁能源等。

城镇化:创新创业小镇、智慧农业、智能交通、养老小镇、康复小镇、健康小镇、旅游小镇、物联网小镇、文化小镇、智能制造小镇、互联网金融小镇、智能家居、小镇联合体、卫星城等。


  • 上理工科技园
    集客空间

  • 上理工科技园
    微信公众号

  • 上理工科技园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