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环上理创新创业街区”的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座低容积率生态型的高科技园区,依托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政府、上海市科协,按照“一园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战略规划而创建,2006年10月被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秉持“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的总体定位,围绕孵化服务、对外投资、品牌输出、技术转移四大发展模块,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多元的人才集聚和面向行业的专业技术公共平台,为企业及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科技综合服务。
在科技园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立足上理、面向上海、服务长三角,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添砖加瓦。
支持创新创业,三地联动发展
上理工“双创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路演暨创业集训营活动连续多年走出上海,来到蚌埠和南通基地,聚合三地创新创业资源,通过创业实战、沙盘模拟、创客带创客的模式,帮助创客团队内外兼修、拓宽创业视野,为大学生创业及项目的落地成长搭建了完整、富有成效的生态平台。
上理工“双创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路演暨创业集训营活动
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教育专家聚集安徽,在蚌埠基地举办百所高校青年创新创业领袖峰会,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创业社团青年与安徽当地创业力量的交流,展现蚌埠创新创业环境。
百所高校青年创新创业领袖峰会
推进成果转化,直通车技术到家
依托上海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和技术转移中心,在启东、武义、长沙等地设立了29个技术转移工作站,组织项目对接活动,开展技术开发转移工作,为企业提供科技转化服务,推动优质资源辐射,扩展大学和大学科技园服务社会的领域。
打造产学研“直通车”品牌活动,推进上海高校和当地企业间、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间的面对面接洽,切实解决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促成良性互动、直接有效的工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入融合。
产学研“直通车”品牌活动
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积沙成塔
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利用大学智力优势、技术优势,因时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2009年和2017年分别与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区合作共建,设立了蚌埠基地和南通基地,承接产业链区域衔接的科技产业项目,提供长三角产业和技术转移空间,促进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分基地设立至今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产业领域涉及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其中蚌埠分园年产值超五亿元。
南通基地启动
人才合作交流,沪通蚌融合
强化人才合作,促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三地融合发展,沪苏人才融合发展交流恳谈会于去年在科技园成功举办,来自上海、南通两地近60位专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与会交流,了解地方人才发展环境、为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两地的合作牵线搭桥,促进两地信息、人才、产业、项目等多方面的交流,实现互利互赢。
沪苏人才融合发展交流恳谈
同时,科技园通过矩阵式管理输出和派驻主要管理人员,将科技园独有的服务体系、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向各分基地复制和输出,帮助当地政府培养园区运营人才,完善科技园对外输出人才服务的内涵。
长三角资源共享,打造发展平台
信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了协同发展,围绕“促进长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发展与成果转化”这一主题,上理工科技园穿针引线,引入多方资源,承办了“长三角创新协同与高校科技园专题论坛”,来自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科协、国家大学科技园、地市政府部门的百余位代表出席,论坛期间通过经验交流、政策推荐,促进产业导向、政策优惠、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相互对接,为长三角科研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做贡献。
长三角创新协同与高校科技园专题论坛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先进制造业、长三角联动等方面的摸索和实践,使园区形成了一套具有上理工特色的服务体系,在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综合优势,未来,科技园将继续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强化跨地域的合作交流、扩大发展局面,提升园区创新服务的能力、发挥各分基地的延伸和辐射作用,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科技园。
外联部编辑报道